包種茶由來.發酵度.英文等常見問題

包種茶之由來

 

包種茶為140年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王義程氏所創,他倡導將製好的茶葉以方形毛邊紙兩張內外相襯,每包放4兩茶葉,再包成長方型的四方包,並在包裝上蓋上茶名及茶行號,此即為包種茶由來。

廣義上來說包種只指其包裝方法,任何用此種包裝方式的茶都可稱為包種,後來逐漸只用於稱呼半發酵條形茶,也就是現在一般市面上的包種茶。而所謂文山包種茶之「文山」是指日本時代之文山郡,即現今坪林、新店、深坑、石碇、平溪、汐止、南港一帶。文山包種茶即為文山地區所生產的半發酵條形茶。

 

包種茶與烏龍茶、綠茶之差別

 

現今包種茶指半發酵條形茶,包種茶與烏龍茶同屬半發酵茶,只是包種茶為條形,而烏龍茶為球型。包種茶與烏龍茶製作茶種、採摘、萎凋大致相同,但在揉團即開始產生差異,因此在外型、發酵度上都有所不同。包種茶發酵度15至30之間,烏龍茶約35至50之間。綠茶與包種茶及烏龍茶不同,包種茶及烏龍茶屬半發酵茶,而綠茶在採下來即開始蒸菁炒菁,過程中完全不發酵。龍井茶、碧螺春都是屬於綠茶。因為清茶(即包種茶的俗稱,詳細說明可見”文山包種清茶“介紹)發音與青茶相同,因此包種茶常會被誤認為綠茶的一種,事實上是不相同的。

包種茶英文

 

包種茶英文名字較無統一說法,包括Pouchong tea、Paochung tea、BaoZhong tea、Bao-chung Tea都有人使用。文山包種茶英文則加上Wenshan(文山),即Wenshan-Pouchong tea、Wenshan-Paochung tea、Wenshan-BaoZhong tea或Wenshan-Bao-chung Tea,名稱較為混亂。

購物車